2024年重慶新高考語文Ⅱ真題試卷答題解析:重慶高三藝考生文化課集訓班高考語文老師解析分享: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土星5號火箭升空了!
它一點一點上升,龐大的身軀穩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奧爾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緊緊摁在座位上。火箭在他們身下持續上升,各級火箭按照預定程序點火,第一級火箭、逃逸塔、第二級火箭一一分離。繞地球軌道飛行一周后,宇航員檢查了火箭和飛船狀況。第三級火箭再次點火,把飛船推向更遠的高空。
當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離的時候:第三級火箭前端打開,哥倫比亞號從頂端彈出。鷹號(登月艙)在火箭頂端繼續待命,這艘小飛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縮著的蜘蛛。哥倫比亞號的駕駛員柯林斯,讓飛船慢慢轉身。“哥倫比亞”與“鷹”對接成功。宇航員告別土星5號的最后一級火箭,乘坐合成一體的兩艘小飛船繼續飛行。
終于抵達月球上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駕駛鷹號離開,向著月球越飛越近??铝炙柜{駛著哥倫比亞號孤獨地環繞月球飛行。此時此刻,那些遠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還是陌生人,都時刻關注著、期待著……
預定著陸區在哪兒?宇航員們全力搜尋。但是意外忽然發生:當他們發現著陸區,鷹號已經飛過了頭!數英里一閃而過,舷窗外的月球變得崎嶇不平。家園遠在萬里之外,更無法奢望什么援手。此時此刻,他們能做的,只有保持鎮定,平穩駕駛,繼續飛行。
看到了,就在不遠處,那里平整而干凈!鷹號慢慢減速、緩緩下降。登月艙越來越低、越來越低……直到平穩落地!此時此刻,在遙遠的地球,人們鴉雀無聲、屏息聆聽。
一個聲音從遙遠的太空傳來,那是阿姆斯特朗從月球發出的聲音:“這里是靜海基地,‘鷹’著陸成功。”他異常平靜,地球上的人們卻爆發出歡呼的聲音。隨后,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沿著舷梯爬下登月艙。
陌生、寂靜、壯麗的月球從此有了生命。
(摘編自布萊恩·弗洛卡《登月》,袁瑋譯)
材料二:
今年6月,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舉行會議,中國科學家介紹了“嫦娥四號”探月任務,表示將于2018年底前將中繼衛星發射至月球背面上空一個引力穩定的位置,即地-月L2點,這顆中繼衛星將執行為期三年的任務。新華社的報道沒有透露“嫦娥四號”發射的具體時間,只是說將在2020年之前發射。自1976年蘇聯的“月球24號”抵達月球之后,中國的“嫦娥三號”首次于2013年在月球實現軟著陸。它搭載的“玉兔一號”月球車共有6個輪子,在任務結束前共行駛了約114米。中國科學家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玉兔一號”的探地雷達探測到其著陸點下方有9個明顯不同的地下層,表明該地區有著復雜的地質史,這與“阿波羅號”宇航員探索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根據今年6月在聯合國會議上發布的信息,“嫦娥四號”任務的主要工程目標包括進行月球背面著陸和深空數據中繼。中國方面已邀請國際社會圍繞“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建立合作關系。
(摘譯自斯蒂芬·克拉克《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登上月球背面》,2015年9月22日,英國“當今天文學”網)
材料三:
從古至今,人類舉頭望月,傳頌動人神話,譜寫優美詩篇,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億萬年來,月亮的“圖案”從未變化。月球繞地球一圈的公轉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轉周期,所以人們只能看到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我們把月球背向地球的一面稱為“月背”。2019年1月11日,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廳里,科技人員見證了“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順利完成“兩器互拍”,這標志著“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成功實施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并巡視探測的國家。人類開啟了探索月球背面的新紀元!
這是一次前無古人的科學探險。月背探測是中國航天的首個世界第一,它具有巨大的科學和工程意義,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玉兔二號”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智慧,像一位孤膽英雄,面對未知的風險與挑戰,勇敢進發,努力探索。得益于駕駛員團隊的悉心照料與陪伴,“玉兔二號”已經創造了人類月面巡視器生存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玉兔二號”探測到了馮·卡門撞擊坑的地下結構以及月球背面的最低溫度等,取得了一系列科學成果,為人類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
本書完稿之際,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飛離地球,中國航天人的目光又隨之投向深空。我由衷期盼這本書能引領讀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滋潤心中科學的幼苗,點燃胸中追夢的火焰,更希望年輕人能夠沿著這一代航天人的足跡,不懼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斷追逐心中的星辰大海。
(摘編自吳偉仁《<月背征途>推薦序》)
1. 下列對材料一中畫橫線語句的圖解,排序恰當的一項是( )
A. ⑥②④①⑤③ B. ②④①⑥③⑤ C. ⑥④①②⑤③ D. ②⑥①④③⑤
2.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土星5號“體型”龐大,因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不過在飛行途中它會不斷地分離,以減輕自重。
B. 鷹號的著陸過程并不順利,飛船飛過了預定著陸區,前方情況不明,但是兩位宇航員鎮定、冷靜地解決了突發問題。
C. 2013年,“嫦娥三號”搭載“玉兔一號”在月球安全著陸,這為我國探月工程后續任務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D. “玉兔二號”在月球的生存時間已經超過了“玉兔一號”,它探測到了全新的科學數據,為人類揭開了月背的神秘面紗。
3. 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
A. 材料一中“此時此刻,那些遠在地球上的人……期待著”“此時此刻……人們鴉雀無聲”等語句,烘托了登月艙即將著陸時的緊張氣氛。
B. 材料二引用我國學者在《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成果,將“玉兔一號”和“阿波羅號”的探測結果進行比對,然后對后者提出質疑。
C. 材料三使用“世界上首個”“首個世界第一”等詞語,表明“嫦娥四號”探測器取得不凡成就,也表現了駕駛員團隊獲得成功后激動的心情。
D. 從材料一的成功登陸月面,到材料二“探測到……不同的地下層”,再到材料三的月背征途,可以看出人類在不斷地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
4. 《<月背征途>推薦序》對讀者了解這本書有哪些幫助?請根據材料三概括說明。
5.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這在中國航天人身上是如何體現的?請根據材料簡要分析。
【答案】1. B 2. A
3. A 4. ①提供背景信息:通過月背知識介紹,強調了月背探測的科學和工程意義,突出了中國航天的創新和突破。
②突出書本主旨:介紹了“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任務的成功,展示了中國在月球探測方面的成就。
③鼓勵讀者追求夢想,展望未來航天任務:鼓勵讀者了解探月和航天知識,激發科學興趣和探索精神。
5. ①從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到中國航天人通過“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任務持續深入地探索月球,以及對月背的研究,都展現了全人類在探月領域的不斷探索和進步,這體現了“科學無國界”的探索精神。
②他們在國際會議上分享探月任務的進展,邀請國際社會合作,體現了開放和合作的“無國界”態度。
③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科學探索,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的智慧和勇氣,體現了科學家有報效祖國、為國爭光的愛國情懷。
【解析】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并運用圖表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畫線句首先闡述了“船箭分離”的過程:“第三級火箭前端打開,哥倫比亞號從頂端彈出”。而圖解中,②展現的是第三級火箭一開始的全貌,④則體現了“彈出”的過程,故②④應位于最前面。
然后,作者進一步介紹了在火箭頂端繼續待命的“鷹號(登月艙)”的樣貌特點“這艘小飛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縮著的蜘蛛”;接下來,則是“飛船慢慢轉身”“‘哥倫比亞’與‘鷹’對接成功”的過程。而觀察圖解,我們能很明顯地看到,①中哥倫比亞號方向與④有明顯不同,體現了“轉身”的過程,⑥中兩者接觸則體現了“對接成功”的過程,所以緊接著是①⑥。
最后,材料描述了宇航員們告別土星5號的最后一級火箭,乘坐合成一體的兩艘小飛船繼續飛行的過程。圖解中,③體現了合體后的“哥倫比亞”與“鷹”離開火箭的過程,到⑤時,它們已成為單獨的飛行體。因此最后是③⑤。
所以排序恰當的一項是:②④①⑥③⑤。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為它需要把逃逸塔和登月艙送入月球軌道,不過在飛行途中它會不斷地分離,以減輕自重”曲解文意。土星5號的龐大體型不僅是為了送逃逸塔和登月艙入軌,還包括其他設備和燃料的需求,從而滿足其巨大的推力和運載能力,以便將宇航員和飛船送入太空。而火箭在飛行過程中的分離是為了完成不同的任務階段,而不是為了減輕自重。
故選A。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B.“然后對后者提出質疑”無中生有。材料二只是簡單地提到了“玉兔一號”和“阿波羅號”探測到的情況有所不同,并沒有對“阿波羅號”提出質疑。
C.“也表現了駕駛員團隊獲得成功后激動的心情”曲解文意。選項中的“表現了駕駛員團隊獲得成功后激動的心情”在材料三中沒有直接體現,文中主要強調的是“嫦娥四號”探測器的成就,而非駕駛員團隊的心情。
D.“可以看出人類在不斷地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說法片面。材料一、二、三的內容確實展示了人類對未知事物的不斷探索,但材料二主要是針對未來的規劃,說“在……探索”,不夠妥當。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
材料三中,作者通過描述月球背面(月背)的概念和特點,即月球繞地球一圈的公轉周期完全等于月球自轉周期,人們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而另一面則是月背,這為讀者提供了關于月球的基本知識背景。由此,讀者或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月背探測的艱難,以及中國探測成功背后的科學、工程意義。
作者在推薦序強調了月背探測作為人類航天史上的重大突破和中國航天的首個世界第一的重要性,特別是詳細介紹了“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尤其是“玉兔二號”探測到的科學成果,如馮·卡門撞擊坑的地下結構和月球背面的最低溫度等。這有助于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航天的發展現狀和前景,從而幫助讀者理解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和價值。
根據材料三結尾作者的呼吁“我由衷期盼這本書能引領讀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不懼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火星,去探索木星,不斷追逐心中的星辰大?!笨芍?,作者通過這本書的推薦序,鼓勵讀者走近探月、走近航天,并希望年輕人能夠不懼孤寂,保持好奇,去探索未知的太空世界,這種激勵和鼓舞對于讀者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問題,提出自己見解的能力。
對這句話,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理解。
首先,“科學無國界”強調的是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屬于全人類的財富,理應為全人類服務,展現的是一種開放態度。而材料一中火箭的各級分離、飛船的對接、鷹號的著陸等細節,突顯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成就和技術復雜性。材料二介紹了中國“嫦娥四號”探月任務的計劃和進展。材料三則聚焦于“嫦娥四號”任務的成功實施,特別是“玉兔二號”在月球背面的探測成果。整體來看,文章通過對比歷史與現狀,展示了人類在探月領域的不斷探索和進步。這種探索精神,是屬于全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是“無國界”的;
此外,在材料一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第一次登月這一盛事,獲得了全人類關注;而材料二最后還提到“中國方面已邀請國際社會圍繞‘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建立合作關系”,可見中國在取得月球探測領域領先地位的同時,并沒有閉門造車,搞封閉戰術,而是秉持著和國際合作的開放態度。這充分體現了開放和合作的“無國界”態度。
而“科學家有祖國”體現的則是科學家的愛國精神但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科學家的命運都與自己的國家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可從材料中檢索與此相關的信息。比如,材料三“‘玉兔二號’凝聚著中國航天人的勇氣和智慧,像一位孤膽英雄,面對未知的風險與挑戰,勇敢進發,努力探索。得益于駕駛員團隊的悉心照料與陪伴”等內容,展現了中國航天人為了國家科技發展不懈奮斗的精神,以及對于中國在探月領域的不斷進步的自豪。這些,都體現了“科學家有祖國”的愛國精神。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千里江山圖(節選)
孫甘露
葉桃離開上海去了南京。那時候陳千里還不明白,為什么她那么不喜歡父親葉啟年做的事情,自己卻又加入進去。后來他才知道,葉桃去的地方是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在葉啟年的安排下,她成了機要室干事。
當時他反復問過自己:難道在上海,兆豐花園、夕陽、早春的湖水、水面上一對天鵝,這些都是他在做夢?難道他們手握著手、心怦怦跳時說的話,都只是分別前一時的沖動?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
新閘路樓上的廂房,他坐在窗下,她坐在梳妝臺前,他們在說話,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話題中,可說著說著,她忽然站起身,急匆匆奔出了家門。他心里總是隱隱覺得,別處某個地方,必定有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在等著她。
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
他在石婆婆巷租了一間小屋。白天他給書局做翻譯,等著葉桃下班。有時她給他打電話(巷口煙紙店有一臺公用電話),讓他去她上班的地方,她也會支使他做一點事情,到哪家鋪子買一包點心,或者去裁縫店取幾件衣服。
只要葉啟年不在南京,瞻園對葉桃來說就是一個十分自由自在的地方。那是個大園子,據說從前是座王府,門前有影壁,園里有假山。機要室在園子最北面,過了假山就能看見那排平房。他到了那里,讓門房打個電話,葉桃就會出來接他,有時候也會讓門房送他,到后來門房索性讓他自己進去。在記憶里,那幾個月過得特別安寧,葉桃也特別快樂。她好像找到了真正有意思的工作。
他們去梅花山,正是早春二月,虬枝上開滿梅花,山坡上像籠罩了粉色云霧。他們心心相印,覺得整個世界退卻到遠處,眼前只剩下梅樹、藍天和那張臉龐。他們滿心喜悅,一起背誦著涅克拉索夫:“他們說暴風雨即將來臨,我不禁露出微笑。”
但是世界仍舊在這里,葉桃置身其中的環境十分危險,瞻園里有許多陰鷙的壯漢、狼狗、槍支、不許人碰的文件和禁止入內的警示牌。從園北假山后面偶爾會傳出一兩聲慘叫。后來在棲霞山上,葉桃告訴他,那里是黨務調查科,是葉啟年參與搭建、充斥著陰謀和殺戮的世界。
直到最后那個月,他才知道她究竟在做什么工作,雖然他早些時候就猜到了一些?,F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她真正在做的是一些秘密工作,這些工作對她意義重大。而他心里很明白,她所做的那些事情,很可能是去破壞她父親的工作。但在讓他知道真相前,她就為他指明了方向,讓他了解了一個人應該投身于什么樣的事業,才會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幸虧她在瞻園上班,有辦法不讓這些信落到郵電檢查人員手中。她還托人給他捎書和雜志:《共產黨宣言》《遠方來信》《布爾什維克》,還有她喜歡的涅克拉索夫詩集。
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給石婆婆巷煙紙店打了個電話。那些日子他很少見到葉桃,她好像整天都非常忙碌,就算見到他也很沉默,問多了,她會忽然發火。在電話里葉桃讓他去瞻園,去之前先到秦淮河邊的城南茶食鋪,幫她買一包閩南橘紅糕。葉桃一直喜歡吃零食,在上海時他就常幫她跑腿,到了南京,她的很多舊習慣都消失了,但喜歡吃零食這一樣依然如故。除了這家的橘紅糕和酥糖,她還喜歡一個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總是在瞻園門口那一帶叫賣。
他買了橘紅糕,卻在瞻園門口被人攔住了。幾個月來,南前北后兩道門,幾班門房都認識他了,見他進門,連忙打電話到機要室找葉干事。葉桃告訴門房,今天她不能離開保密區域,叫門房登記一下,讓陳千里自己進去。
陳千里在機要室那一排平房里見到了葉桃。她吃了一粒橘紅糕,說,今天這個橘紅糕怎么那么干?這放了多久呀?生氣地扔到一邊,冷冷地半天不理他,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過了一陣,葉桃又叫他:“幫我到門口買碗桂花糖芋苗。”
剛剛進來時陳千里并沒有看見瞻園門口有挑擔叫賣的小販。但他沒說什么,每次葉桃讓他到門口買桂花糖芋苗,那個小販總會出現在那里。
“如果沒看見,你就往前跑到馬府街,他一般就在這幾個地方。”
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出了瞻園,果然看見擔子在那里。小販揭開蓋子擱在一邊,從大鍋里舀了幾勺紅艷艷、香噴噴的芋羹,裝進提筒,往里撒了點桂花末子,又拿起抹布擦了擦蓋子,蓋上,收錢。陳千里把糖芋苗拿進機要室,葉桃喝了一口,這才露出滿意的笑容。
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葉啟年在廣州破獲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逮捕了廣東的負責人歐陽民。由于情報送出及時,與歐陽民有聯系的上級黨組織全都撤離了。
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犧牲前,她告訴陳千里自己是共產黨員,從前沒有告訴他,是因為她受黨組織派遣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必須保守秘密,但現在她可以說了。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有刪改)
6. 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他看見兩個她,一個在面前,一個在鏡子里”,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讓年輕的陳千里琢磨不透。
B. 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生活。
C. 端午節的前一天,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
D. “現在她可以說了”而“從前沒有告訴他”,表明葉桃與戀人相處時也嚴格遵守地下工作的保密紀律。
7. 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寫葉桃和陳千里在梅花山背誦詩句,既表現出兩人的精神風采,也點出時代氛圍。
B. 選擇壯漢、狼狗、槍支、秘密文件、警示牌、慘叫等來寫瞻園,凸顯其陰森殘酷。
C. 描寫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笑的細節,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
D. 文本記敘葉桃和陳千里在上海與南京的經歷,將個人愛情與革命斗爭交融在一起。
8. 文中畫線處說“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又說“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請談談你的理解。
9. 文本中頻頻出現“一年以后”“現在想來”“他知道這情況時”之類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產生了怎樣的敘述效果?請簡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兩人日常交往中,葉桃總是先離開,但依然通過多種方式和陳千里保持聯系;
②葉桃思想上更早覺悟,先于陳千里參加革命,又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
③雖然葉桃后來在斗爭中犧牲,但她永遠活在陳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為陳千里所繼承。
9. ①整體上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
②具體事件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情節脈絡清楚;
③展現出人物的成長歷程,使人物形象更豐滿;
④通過敘述時間的跳躍,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謎團逐一解開,行文跌宕起伏。
【解析】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說明葉桃的性格活潑多變”分析錯誤,根據原文第三段內容可知,此處是說明陳千里感到葉桃的工作重要并且神秘。
B.“表明她很適應南京休閑的日常生活”分析錯誤,根據原文“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葉桃喜歡城南茶食鋪的橘紅糕和酥糖,以及挑擔小販的桂花糖芋苗,是為了給黨組織送情報。
C.“反映出她斗爭經驗不足,關鍵時刻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分析錯誤,根據原文“他提著保溫筒出來”“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葉桃把陳千里買的橘紅糕扔到一邊,半天不理他,是想辦法讓陳千里把緊急情報送出去,及時交給黨組織。
故選D。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的能力。
C.“用以反襯一種緊張詭異的氣氛”分析錯誤,根據原文“機要室里另外兩個女人同情地朝他微笑”“他提著保溫筒出來,門房朝他笑”可知,機要室另兩個女人微笑以及門房的笑容并沒有反襯緊張詭異的氣氛,反而是表現了一種日常的、相對輕松的氛圍,與葉桃和陳千里的關系和情感互動有關。
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①從句子表層意思分析:“他一直都很清楚,在他們兩個人當中,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說明在葉桃與陳千里兩人的日常交往中,葉桃總是先離開;根據“即便去了南京,她也每隔幾天就給他寫信”說明“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葉桃雖然不在陳千里身邊,但依然通過多種方式和陳千里保持聯系;
②從句子深層含義分析:根據原文“這些信件延續了先前的思想碰撞。現在他才理解,寫那些信她多少冒了一點風險”可知,“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是因為葉桃思想上更早覺悟,先于陳千里參加革命,通過文中對葉桃與陳千里交往的描寫,結合原文“幾天后他才知道,保溫筒蓋子下面有一張字條,上面有緊急情報。他在不知不覺中把情報送了出去”可知,“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葉桃引導陳千里走上了革命道路;
③從句子情感內涵分析:根據原文最后“她說她一直打算發展他入黨,黨組織也認為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考驗,已經可以接受陳千里入黨,可她現在沒有時間了,她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可知,“葉桃總是先離去的那一個”是指葉桃在斗爭中犧牲,而陳千里繼續革命;“她從來沒有真正離開過他”是指雖然葉桃后來在斗爭中犧牲,但她永遠活在陳千里心中,她的革命精神為陳千里所繼承,陳千里會向她希望的一樣,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產生的敘述效果的能力。
①從小說內容分析:根據選文“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標示時間線索語句,說明小說內容是回憶的故事,小說整體上是回溯性地講述故事,本身具有一種歷史縱深感;
②從情節脈絡分析:“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使陳千里去南京,葉桃潛伏在國民黨黨務調查科并保守秘密,幫助黨組織考驗陳千里,陳千里知道事情的真相等具體情節的敘述基本按照時間順序交代,使文章情節脈絡清楚明了;
③從人物形象分析:文中這些標示時間線索的語句,從“過去”到“現在”,通過時空轉換,展現出陳千里這一人物在葉桃的幫助下由疑惑到明白,逐漸成長的漫長歷程,使小說中葉桃這一人物形象更豐滿;
④從行文特色分析:“一年以后,陳千里也去了南京”“現在想來,說不定她一直都在暗示他”“他知道這情況時,葉桃已身負重傷”這些語句敘述時間,由“過去”直接轉到“現在”,具有跳躍性,通過陳千里這一人物的銜接,使小說內容將過去與現在、回憶與現實相交織,將葉桃所做的事的謎團逐一解開,這樣的銜接使行文跌宕起伏,更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升學規劃隨時溝通!專業老師免費在線解答!
升學規劃咨詢服務一鍵獲取!一對一規劃指導服務!
聯系人:夏老師
電 話: 023-81620016
手 機:185-8116-9688(微信同號)
地 址:重慶市(沙坪壩區,九龍坡區,渝中區,江北區,渝北區,南岸區,巴南區,大渡口區,江津區,北部區);
掃一掃,關注我們
掃一掃,咨詢我們
Copyright 2021-2025 重慶智幫達信息提供AI智能工具服務網 www.gxtongy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借助AI智能做智慧父母,培養優選孩子;渝ICP備2025051228號